(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团队首次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引入农田生态系统,揭示了土壤“越种越好”的反馈机制,为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绿色方案。
张福锁介绍,该方案已经应用于科技小院,力争实现产量与土壤健康的协同提升。相关科研成果《调控植物-土壤反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天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发表。
记者了解到,该成果源于团队长期驻扎科技小院生产一线的实践积累,观察和剖析了农业绿色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因素,基于在根际生态与调控领域40多年的研究积累,系统阐述了植物-土壤反馈的原理、机制与调控过程,及其对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实践意义,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念的土壤健康管理技术示意图。校方供图
“我们发现,农业生产领域,人们大多希望通过育种和生产技术来提高产量,往往忽略了土壤的重要性,导致土壤生态系统失衡,威胁耕地质量和农业绿色发展。”张福锁说。
他表示,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念的土壤健康管理技术“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将植物、土壤、微生物看作整体,目的是通过解析系统各要素之间复杂的关系,促进作物与土壤之间有益的相互作用。“植物-土壤反馈”有正、负两方面,长期单一化种植、不合理的耕作管理会导致土地恶化,影响下一茬的种植,这是负反馈;土地越种越肥沃,则是正反馈。
植物-土壤反馈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校方供图
“在关注土壤病原菌危害的同时,团队还注重有益菌和腐生菌等与植物的互作机制,发挥生物网络的正向调控作用。”中国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光州是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张福锁团队在科技小院培养的学生。他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兼顾有益生物利用与有害生物防治,统筹短期生产和长期健康,用地和养地结合,才能实现土壤“越种越好”。
“本次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团队在农田生态系统复杂互作机制和调控过程研究方面的科学认知,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张福锁谈到,目前,团队提出的土壤健康管理绿色方案已经在科技小院投入生产实践,已初见成效。团队在广西隆安县建设的香蕉科技小院里实施了土壤绿色管理技术,产量提高了约18%。(李依环、实习生赵雅杰)
[责任编辑:linlin]
每日快报!中国农大科研团队揭示土壤“越种越好”反馈机制
什么是日本财年?日本为什么从4月开始新的年度?
微粒贷是国内首家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
还记得小时候那些好看的国产动画片?海绵宝宝 虹猫蓝兔系列
哪些央企总部将搬离北京?它们将搬往哪些城市?
你的朋友圈都是怎么发的?这些优美的文案送给你~
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开幕时间2022年3月4日 闭幕时间3月13日
乌克兰一直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吗?哪些国家与乌克兰接壤?
2022年安徽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圆满收官 融资成本有效降低
安徽池州市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50.4亿元 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
安徽宿州延伸服务开展水质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保障居民用水安全
安徽泗县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实事 持续规范后期管养